•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教学设施
    • 学院风光
    • 地理位置
  • 新闻中心
    • 社院新闻
    • 统战时讯
    • 要闻关注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党员活动
  • 教学培训
    • 教务管理
    • 教学动态
    • 师资力量
    • 学习体会
  • 科研工作
    • 科研动态
    • 经典论述
    • 科研管理
    • 政策法规
    • 统战文选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 陕西地域文化
    • 智库专家
  • 后勤服务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丨“总书记的真心关怀,暖到了人的心窝子里”

2022-06-13 17:39:00 供稿:来源 新华网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1781
点赞
0

0:43
/1:42

  新华社银川6月13日电  题:“总书记的真心关怀,暖到了人的心窝子里”

  新华社记者靳赫

  2016年7月19日,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看望移民群众,并同村民代表交谈,谢兴昌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了谢兴昌,我们一起听他讲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这个生态移民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多年前亲自提议由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

  从当年“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干沙滩,到现在环境美丽、生活富裕的金沙滩,移民搬迁改变了我们祖祖辈辈受穷的命运!

  我常常回想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天:我激动地告诉总书记,我们一家人从西海固的大山沟搬到这里近20年,感到天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要说共产党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是要让老百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这里的移民新村建设得很规整、很漂亮,大家摆脱了过去的贫困日子,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总书记的真心关怀,暖到了人的心窝子里。我能感觉到,他的心和我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我是当年第一批搬到这里的移民,亲眼见证了闽宁镇的发展。

  闽宁镇最初叫闽宁村。奠基那天,当时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发来贺信。我就站在台下听人读信,心情别提多激动了。虽然那时闽宁还是一片荒凉,但我知道搬出山沟沟就一定会有希望……

  这些年,种蘑菇、种葡萄、种枸杞、养肉牛……我们一批批移民在这里创业拓荒、发展产业,从几千人的闽宁村,一步步“升级”到现在6万多人的闽宁镇。

  总书记来村里考察的时候对我们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祝愿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

  总书记的话温暖、激励着我们,大伙儿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这几年,闽宁镇又有许多新变化。公路、卫生院、学校等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环境卫生、绿化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产业更是有了新发展。镇上的葡萄、枸杞、电商等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福建企业接连来投资办厂。大家务工也更方便了,就近找到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

  刚开始移民开发时,我们这里全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2016年增加到1万元左右,去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

  我常常觉得,来到闽宁,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我家的房子“更新换代”了4次,从土坯房、砖木房、平房,到现在变成带小院子的小二层。家里5个孩子4个上大学、1个上技校,也都成家立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闽宁镇,镇上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作为一名老移民,我在镇史馆义务给游客讲解。很多游客说,闽宁镇的发展是个奇迹。

  

  摄影记者:冯开华

  视频记者:刘海、靳赫

  视觉 | 编辑:张爱芳、王秋韵

  视频编辑:杨牧、李涛

【返回顶部】 【内容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习近平致信祝贺《大公报》创刊120周年
下一篇: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广东篇
签收情况
序号 所属部门 签收人 签收IP 签收时间 过期时间 签收状态
信息日历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84号 电话:029-83690093 邮编:710061      陕ICP备20001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