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八大 欢乐基层行
2012年11月7日,陕西社院办公室、人事处和总务处支部根据院党总支的安排,由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桂荣和副院长何林锁带领两个支部20位党员干部赴我省著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礼泉县开展“迎接十八大,欢乐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
初冬的清晨,瑟瑟的寒风却挡不住我们的热情,考斯特车厢里其乐融融。在热烈的氛围中,张书记讲了此行的目的,何院长给大家介绍了活动安排。在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中,欢歌笑语不断,不知不觉来到了坐落于礼泉县城东15公里的白村。一下车,享誉关中的“白村农耕体验园”就展现在眼前。一眼望去整齐排列,红房绿地,静谧和谐,对于久居嘈杂污染环境的我们,感觉这里真是世外桃源!村支书李朝鲜板着指头如数家珍向我们介绍,村支部一班人组织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按照“科技助推、种养结合、三产拉动、特色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子,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强基础,调结构,兴办社会事业,全方位快速发展,一举改变了昔日的落后面貌,初步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成为陕西省唯一的省政府与农业部共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参观完白村,大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新农村建设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今后农村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充满了信心。
如果说白村是走让城里人放松心情体验农耕文化致富的典型,那么烟霞镇的袁家村,更是打开上一代人封尘记忆,增强下一代人认知的“关中风情园”。来到袁家村我们徜徉在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尽情体味明清以来农村生活的演变,只见那一条突出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的作坊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一字排开。走上前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让我们过足了体验关中生活文化的瘾。环保、生态、绿色的农家产品更让我们流连忘返,你提了两斤豆腐,我买了三斤辣面,他灌了十斤菜籽油。大家一边品尝着地域特色浓厚的农家乐小吃,一边欣赏着何院长字正腔圆的秦腔唱段,高潮迭起气氛和谐融洽!
礼泉县党外副县长李建宏是经过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党外领导干部,他和文化局长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给我们细说袁家村的变迁故事,大家在感慨袁家村巨大变化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参观完新农村建设后,我们又来到了昭陵博物馆重温大唐盛世。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的陵墓。其陵园面积之大,陪葬墓之多,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昭陵博物馆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壁画陈列室和两座碑石陈列室。该馆馆藏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尤其是陈列的昭陵范围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与墓志铭独有的巨大书法艺术价值,使这座博物馆又被称颂为“昭陵碑林”。大家时而在《兰亭序》前痴望,惊叹古代艺术的恒久魅力!时而驻足凝望昭陵六骏,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大唐雄风!……回望昭陵,大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了希望。
返程途中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的支部活动让大家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不仅体验了焕然一新的新农村生活和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也让我们欣赏了盛唐雄风,大家感受改革开放农村喜人巨变的同时纷纷表示,要以加倍的热情把陕西社院的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