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复办4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学院复办40年以来的经验成绩,展示“社院人”砥砺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学院近期组织开展了“我与社院”主题征文活动。陕西社院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载部分作品,与读者一同回顾社院历史、传承社院精神。
我与社院1988年,陕西社院全体教职工于西郊空11军招待所校址合影留念
我在社院的几个小故事
我是1986年底到社院工作的,先后在人事处(人事科、政治处)、院基建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工作,至今已有38年了。回顾在社院工作的经历,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第一次写公文
大约是87年春节后,新学期开学没几天,哈达院长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让我帮他起草一篇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的政协提案。接到任务,回去想了半天,实话说自己真心不知道政协提案是什么样,以前也没有写过公文,所以我就按照在学校写作文的路子,洋洋洒洒写了两三张信纸,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大概就是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等等。过了两天,哈达院长又把我叫去,把改过的稿子让我拿回去重抄一遍。看到老院长改过的稿子,我立刻就面红耳赤了——天呀,除了标题还保留着以外,我原来所写的文字都被划掉了,文章是老领导重新写的。
这件事给我留下的记忆十分深刻,我知道这是老院长在对我进行无言的教诲。慢慢地,我认识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不仅是空间位置的变化,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从头学起。在后来的工作中,又得到许多老同志的帮助,才渐渐有所提高,有一次,张桂荣副院长对我说:“你现在能把事情写清楚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已经是褒奖了。
1988年,庆祝建院30周年
在社院举办的唯一一次职工婚礼
我的婚礼是在社院举办的。社院当时在西郊机场旁边的空11军招待所租房办学,两排平房就是我们的校园。90年6月,我准备结婚, 我们商量好举办一个新式婚礼。向领导汇报后,得到了院领导的支持和学院同志们的大力帮助。
整个婚礼都是社院的同志们出钱出力帮助筹办的。在招待所借了一个大会议室,正前方挂着大红喜字和毛主席画像,布置了彩条和气球,同志们出份子买的糖和瓜子, 婚礼是郭蒲洲老师主持的,哈达院长做了证婚人;我爱人唱了一首歌,我俩跳了一段交际舞,一个革命性的婚礼就算完成了。这是在社院内,由社院同志操办的唯一一次职工婚礼,也算是我的高光时刻吧。到今天,我还保留着当年的照片,时常回味一下,虽然当年条件简陋,但是我们有一个温暖的集体,感谢给我许多帮助的老领导和同事们。
第一次参加省直机关运动会
大约是91年春季,省直机关举办运动会,进行广播体操比赛。学院组织参赛,在进行了几次操练后,大家都满怀期待和热情。运动会第一项是入场式,学院的方队由郭蒲洲老师带队领喊口号,周静同志在方队前面举牌引导。我们练习的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等等。
最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我们昂首挺胸,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时,郭老师可能紧张出了差错,他声音洪亮的高喊一声“比赛第一”,这时有人跟着喊“比赛第一、友谊第二”,也有人反应较快,喊“友谊第一、友谊第一”。一下乱了套,大家不知所措,脚步也跟着乱了。从主席台到观众席,引起大家一片笑声。这件事成了我们好几年的笑谈。
社院家属楼的第一个住户
陕西社院是1984年经省委批复恢复办学的,八十年代恢复筹建阶段,学院先后在建国路、太乙路、东十一道巷、西郊空十一军招待所等地方租房办学。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健全机构,建设教职工队伍,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
1993年,建设中的陕西社院电视塔校区
90年代学院借驻东木头市19号,暂时安定了下来,那时是边办学边基建,学院的重点工作是新校区建设。有一段时间学院一部分处室和同志也到南郊校区办公, 当时社院周边全是农田,院内也是杂草丛生,野蒿有一人多高。院里不时能看到野兔、黄鼠、蛇等野生动物,老鼠也到处乱窜。后来,哈达院长家养了几只猫,经过猫们一段时间的战斗,老鼠才又回到地下工作。当时从外面马路上到院里,包括到家属楼的路都还没有修好,晴天走过一身灰,雨天走过两脚泥,大家戏称扬灰路、水泥路;我们饮水和施工用的一样, 是从旁边灌溉农田用的井里抽过来的,非常不卫生,有人还发现水里有游动的小虫子;吃饭也是自己从家里带,中午热了凑合一下。体验了一下校区建设时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大家都说确实很艰苦。
我是学院家属楼的第一个住户。94年春节我搬进了新建成的学院家属楼。当时楼里还没有通气通暖,水电也是临时的。我在外租房,经济负担较重,所以就申请先搬了进来。正月十五那天,我们正式入住。由于春节放假,整个院子就一个看门人,家属楼里只有我一家。外面一刮风,楼上门窗一会这响一声,一会那响一声。天刚擦黑时,我心里开始有点发毛,就跟爱人说:“咱们到阳台放点炮,去除一下晦气吧。”就在鞭炮第一声响起的同时,家里所有的灯一下全都灭了。同志们,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我当时惊恐得头发全都竖了起来。一家人当晚缩在床上熬了一宿。第二天发现是保险坏了,我至今也不太明白是不是巧合。这件事也被大家当作笑料了很长时间。
2000年,学院正式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省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学院又经过了几次改造和建设,现在学习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院在教学、科研、校园建设各方面也都有很大的突破。
我时常在想,我们每一个社院人,都是社院这片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有的璀璨,有的微明,但是他们都在这片天空中发过光和热。明年我也将退休离开社院了,虽然往事经常在脑海里浮现,但毕竟已是昨夜的星辰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社院恢复办学40年了,虽然与发达地区社院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是,看到学院近几年迅猛的发展势头和新加入的一批高素质的年轻人,我更看到了社院光明的前景和灿烂的未来。
祝福社院,祝福社院人!
(作者:王向军,陕西社院总务处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