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教学设施
学院风光
地理位置
新闻中心
社院新闻
统战时讯
要闻关注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党员活动
教学培训
教务管理
教学动态
师资力量
学习体会
科研工作
科研动态
经典论述
科研管理
政策法规
统战文选
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
陕西地域文化
智库专家
后勤服务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陕西日报社社委委员、副社长卢尚义:充分发挥新闻内参的参谋监督促进作用
2025-07-16 17:54:00
供稿:《新闻战线》2025年7月(上)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773
点赞
0
充分发挥新闻内参的参谋监督促进作用
卢尚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要积极关注报道,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这为新闻宣传特别是新闻内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定位,规范了职责。
为充分发挥党报新闻内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2018年陕西日报在原有要情反映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内参室。内参工作高度关注党和政府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聚焦民生领域重大问题,近3年累计刊发新闻内参近90篇,较好地实现了借助内参推动和改进工作的目的。
深刻理解新闻内参工作的现实重要性
当前,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发生新变化,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迅猛发展,冲击甚至替代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关注、表达诉求的传统方式,党和政府各项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元、多变的舆论场。
新闻内参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决策层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现实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和方法,对党的各项事业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参谋、监督、促进作用,与公开报道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此形势下,办好党报等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参,用新闻内参的方式履行监督职责、推动改进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下,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可能会被忽视或掩盖。新闻内参可以及时捕捉社会情绪的变化,既能预警,更能持续监督,直至解决诱发事件发生的根源问题。比如,涉及民生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内参能够迅速将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向上反映,助力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矛盾进一步发展。
在政策制定方面能够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调整、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迭代升级等任务艰巨。新闻内参可以深入挖掘各行业、各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收集基层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例如,通过调研各类新旧产业,新闻内参可以反映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困难和痛点,助力相关部门制定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进一步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在传递信息时效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与公开报道不同,内参可以直接将重要信息送达决策层,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内参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发展态势进行汇集,为政府的应急决策提供支持。内参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如不同级别部门、不同职能机构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使信息使用更加高效。
准确把握新闻内参采写的基本原则
采写新闻内参,采写者在内参选题、采访调研、问题分析、行文叙事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须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媒体工作和责任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放在第一位,时刻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新闻内参因其特殊性质,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重要领域的重大问题,采写者必须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深入理解,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准确把握内参写作中的政治方向。这不仅是新闻媒体做好公开报道的根本遵循,更是新闻内参采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内参采写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新闻内参写作中,采写者的政治敏锐性强,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才能发现问题、追踪线索、提出对策。只有不断强化党性原则,加强党性教育,让新闻工作者把“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政治家办网”的理念牢牢镌刻在脑海中、落实在行动中,认真及时学习领会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和舆论导向。
陕西日报2023年编发的一期内参,反映当时秦岭北麓一处违建项目拆除后复垦复绿不及时,造成土地被“撂荒”现象,引起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问题很快解决,绿水青山得以修复。
须聚焦大事要事急事难事。
新闻内参作为可以直达主要领导干部案头的特殊文稿,必须关注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所采写的内容应当是急需解决的典型问题。聚焦点应该关注国计民生、政策落地、群众愁苦、社会焦虑等内容,决不能把一时一地鸡毛蒜皮的细微小事,家长里短、闲言碎语的小道消息当作内参内容。
新闻内参的着眼点就是选题。做好新闻内参选题,必须坚持内参“姓党为民”的原则,饱含人民情怀,高度关注民生话题,从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督促改进工作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党和政府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真实信息和决策依据。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及时发现并反映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解民情民意、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作用,成为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平台、推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须深入调查,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及时准确掌握事实真相,客观记录社会发展进程,为各级党委、政府完整把握事实、准确了解社会热点、精准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这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所在,也是新闻内参的任务。
立足推动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是新闻内参最基本的出发点,而真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新闻记者要获取最客观真实的一手资料,就必须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走转改”“三贴近”工作原则,确保内参素材真实、准确、全面、客观,要多方核实信息来源,避免单一信源的误导,要对数据和事实进行反复核对,确保客观准确无误。
2024年5月,陕西日报记者拍摄的网箱养鱼现场。(马黎 摄)
陕西日报2024年编发的一期内参,反映陕南某地在汉江支流上设置网箱养鱼,对流经该村河段水体造成污染,也对该支流汛期行洪形成安全隐患。内参一经报送,涉及镇村很快进行了专项整改,并举一反三,根除了类似问题。
须全面客观分析问题。
新闻客观性要求报道者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不添加个人主观意见,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内参采写者是相关新闻事件或问题调研的亲历者,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最有发言权。在采写过程中,要提供客观全面的分析,善于摆事实、讲道理,用辩证思维系统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以便于参阅者科学判断和决策。
不片面、不偏颇,不夸大、不缩小,不曲解、不误导,是新闻内参“参得准”的前提。采写者在观察、分析问题过程中,要有大局观,把握好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系统看待问题的性质,分析事物发展的方向。要通过客观叙述事实,利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来显现报道的倾向性。应避免片面性和极端性,注意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防止形而上学和绝对化。
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由于新闻内参报道内容主要涉及重要时政动向、重要技术突破、群众急难愁盼、突发事件、重大舆情、工作堵点、争议话题等敏感内容,因此具有严格的保密性,在采写和发出后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存,未经许可或者事件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一律不得或不宜公开。这就要求采写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这是新闻内参采写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工作规范。
须确保工作建议有可操作性。
新闻内参通常有三种内容:一是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报道,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整治;二是对亟待解决事件的报道,希望尽快得到妥善处理;三是成功经验或有益探索的报道,希望进行推广。基于此,新闻内参与公开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且以推动问题解决为目的。因此,内参采写者不仅要陈述现象与不足、罗列政策和法条,还必须提出可操作的合理化建议。提写建议的过程,也是采写者多方求证、反复论证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些建议会为问题的处理提供积极的思路和方法,能够直接影响到决策,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在推动问题解决、促进政府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性内参一般是对上级领导工作思路的启发和进一步拓展,借助业内人士专业知识或相关专家观点,站在全局角度、问题本身、专业立场为决策层提供方案、思路和参考信息。这类内参不像问题性事件内参那样敏感,必须在可操作性上多下功夫,要有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从本地实际出发,援引科学的、来源可靠的、能说明问题的论据和数据,提出可行性建议。
须突出问题的关键和重点。
新闻内参的主要目的是推动问题解决,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在写作中一定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烦琐叙述,扭住核心问题直击要害。
简洁明快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内参也是如此。要直截了当地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精准阐述问题,避免空话套话。须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生僻字词和专业术语过多,确保内参内容准确、清晰、易懂,只有这样才能让决策者快速准确地抓住要害、作出决策。这就要求内参采写者必须通晓事件过程、把握事件核心、抓住问题实质,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功夫,就需要在平时锤炼对复杂事件抽丝剥茧、对疑难杂症对症下药的本领和能力,深入践行“四力”要求。
陕西日报每月都要召开内参工作会,策划内参选题、组建采写队伍、研讨报审稿件等。在问题性事件的报道上,采写者要牢记自己的工作角色——既不是文学创作的抒情,也不是先入为主的判定,而是应该从大局着眼,在细枝末节上条分缕析,既条理清晰又重点突出,既平易顺畅又客观实在,既紧扣政策又不忘全局。
坚决守住新闻内参工作的底线
新闻内参是主流媒体的“第二战线”,具有其内在的特殊性,也有着严格的纪律性,必须守住内参采写的工作底线及质量底线。
切忌主观猜测和臆断。
新闻内参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采写过程中忌以个人主观想法代替事实,忌未经证实的推测和假设。主观猜测和臆断的内参报道会产生负面影响,不但可能会导致决策层对事件和问题的误判,还可能引发公众对政府的误解,损害媒体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公信力。在写作时,应尽可能使用客观、中立的描述方式,避免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语言。内参报道要全面、完整地呈现事件的整体情况,其中的事实、数据和信息都应该准确无误,都应仔细核对信息来源。避免片面报道或遗漏重要信息,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等均应经过记者采访核实,不能凭空臆断、编造,切忌采写者凭印象、经验、推断得出论据或结论,也不能使用未经权威部门核准的数据。
切忌道听途说不加核实。
新闻内参采写者要随时保持新闻敏感,也要时刻对传闻和未经证实的消息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杜绝把未经调查的传闻写入内参。道听途说的负面信息往往包含有传播人的主观色彩,某些错误信息还可能动机不纯,记者如果不经详细核实,所写报道极易导致事实错误,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
杜绝未经核实的内容写入内参,需要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新闻媒体要严格加强管理,制定规范的内参采、编、发流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内参采写者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陕西日报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了内参采写、编辑、核实、校对、签发等规范的工作流程,从制度建设着手杜绝了内参“残次品”现象。
切忌语言模糊表达不清。
新闻内参报道中,模糊不清的语言表述不仅会严重影响所报道事实的真实性、准确性,还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错误,影响参阅者的判断。因此,在内参写作中,记者要突出重点,逻辑清晰,语句通顺,坚决避免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词汇。新闻报道及内参写作中常见的模糊性语言包括时间表达上的模糊、素材来源上的模糊、数据统计上的模糊、事件及人物评价上的模糊等,必须严格防范。
切忌情绪化表达。
始终保持冷静客观、公正中立,不被个人情绪所左右,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内参采写与公开报道一样,切忌情绪化表达,避免使用煽动性或过激的语言。内参采写者要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放到第一位,沉着冷静观察分析。在一些矛盾性的问题反映中,采写者应客观地呈现各方观点和意见,避免把个人情感掺杂进对新闻事件的判断中,不能对任何一方进行攻击或诋毁。
切忌忽视时效性。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新闻内参和公开报道一样,要注重时效性,切忌拖沓迟缓,错过最佳报道时机。做好新闻内参,也要从时度效着力,坚持快速、准确、凝练的新闻规律,既要把握深度,也要注意时效,让所反映问题在最短时间到达决策层,发挥快速解决问题的“直通车”作用。
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也是衡量新闻内参质量的标准。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时间逻辑,解决问题也有最佳的时机。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掌握好介入点,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只有精准把握好内参的时度效,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新闻内参的作用。做好新闻内参工作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任务,牢记肩负的使命,坚持党的原则,直面监督的问题,才能采写出高质量、有价值的新闻内参,才能为决策层提供准确、客观、有用的信息参考,才能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解决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面对国际复杂局势和国内艰巨任务,党的新闻媒体要牢记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好包括新闻内参在内的各种报道形式的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闻舆论的力量。
(作者系陕西日报社社委委员、副社长,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
【
返回顶部
】 【
内容纠错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篇:
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签收情况
×
序号
所属部门
签收人
签收IP
签收时间
过期时间
签收状态
信息日历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84号 电话:029-83690093 邮编:710061 陕ICP备20001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