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教学设施
学院风光
地理位置
新闻中心
社院新闻
统战时讯
要闻关注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党员活动
教学培训
教务管理
教学动态
师资力量
学习体会
科研工作
科研动态
经典论述
科研管理
政策法规
统战文选
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
陕西地域文化
智库专家
后勤服务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
2022-04-11 17:23:02
供稿:蓬瑶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2144
点赞
0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日益增多,人类命运越发休戚与共、辅车相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上,提出“人类共同价值”。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和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与中华文明“大一统”传统、天下观和王道思想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践的又一重大突破。而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人文精神、王道思想、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为构建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结构性的支撑,也必将为之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第一,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人类共同价值”不同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价值理念产生并作用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之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普世价值”源自西方经验,没有兼顾世界各国的民族特征和历史发展阶段,因而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普世价值”的解释权并不在每个国家自己手里,而是在西方某些国家那里;“普世价值”的推广过程,也充斥着西方国家基于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文化霸权和价值强权。
与所谓“普世价值”相反,人类共同价值在充分尊重世界各国特殊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求同存异来取得价值共识。人类共同价值是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客观需要,是各国人民在解决自身问题和对外交往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和共同愿望。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反映和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理想、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是人类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共同价值准则,是处理国际事务、国际争端的共同价值原则。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有利于形成国际共识,有利于国际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人类共同价值是其价值基础。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康庄大道。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国际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推动国际社会良好发展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作为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人类共同价值,是在承认世界各国特殊价值基础上的人类共同追求,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能否建立反映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人类共同价值,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关乎世界长治久安,关乎世界各国能否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第二,中华文明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价值源泉。
人类共同价值的建立离不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世界各国都有非常大影响。在科技高度发达、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今时代,中正和平、以人为本的中华文明不但对西方文明和普世价值有补偏救弊之功,而且是建立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价值源泉。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价值理念和历史经验不仅可以成为各国实现民族复兴、文化繁荣的宝贵资源,而且可以为新时代补救西方文明之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全球治理提供战略资源。
因此,要用中华文明丰富和完善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内容和价值形式。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优秀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标准,融合借鉴世界各大文明成果,不断丰富与中华文明价值理念相融的价值体系,不断完善多元一体的人类共同价值规范。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有助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明的基本理念进行概括。比如,中华文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公平理念是“公平”价值观的重要支撑;“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正义理念是正义观的重要支撑;“万邦协和,天下太平”的和合理念是和平观的重要支撑;“同舟共济,风雨与共”的合作精神是共赢观的重要支撑;“生生不息,日新又新”的鼎新精神是发展观的重要支撑。在当今全球治理观,这些基本价值理念,不但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内容和价值形式,而且有助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同时,中华文明优秀价值理念是新时代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进国际秩序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人类共同价值,以及讲清“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价值”的重要思想来源。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被国际上称为“黄金法则”,并被镌刻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大厅的墙上。例如,中华文明倡导的孝悌、仁义、诚信等核心价值可以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伦理源泉。这些价值理念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不仅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了基础性道德价值,而且为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共赢等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理念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而且是中华文明优秀价值理念的系统总结和结构化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新时代中国精神,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和多元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涵。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的论述,正好从三个层次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要求——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平天下是国际层面的要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身修、家齐、国治的基础之上,这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明优秀价值理念的基本思路完全吻合。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在基本理念上高度一致。确立“人类共同价值”,需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辨证关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支撑作用,推进“人类共同价值”的不断完善。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大国担当的勇气和信心,勇于担负起重建世界秩序的使命和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加积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倡导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是对西方文明的补偏救弊,对人类命运的主动担当,而且能彰显中华文明优秀价值理念所具有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而人类共同价值的成功建构,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显著标志。
(作者 郜建华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
【
返回顶部
】 【
内容纠错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华文明
下一篇:
社会主义学院由来
签收情况
×
序号
所属部门
签收人
签收IP
签收时间
过期时间
签收状态
信息日历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84号 电话:029-83690093 邮编:710061 陕ICP备20001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