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教学设施
学院风光
地理位置
新闻中心
社院新闻
统战时讯
要闻关注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党员活动
教学培训
教务管理
教学动态
师资力量
学习体会
科研工作
科研动态
经典论述
科研管理
政策法规
统战文选
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
陕西地域文化
智库专家
后勤服务
首页
>
科研工作
>
统战文选
百年奋斗史 启航新征程——党史故事我来讲之在窑洞的思考
2021-06-29 09:18:54
供稿:蓬瑶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4609
点赞
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开展“百年奋斗史 启航新征程——党史故事我来讲”线上微朗读活动:即由学院干部职工作为领读者,以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为载体,朗读分享党史故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打造学院理论学习新阵地。
在窑洞的思考
我对党史、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的系统了解是从上军校时开始的。通过课堂讲解、战史战例研析,在青化砭、羊马河、瓦子街“战场”实地摆练推演,形成了延安印象: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生死存亡的一种考验历程,是艰苦岁月的代名词。
第一次走进延安是1984年10月,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窑洞。我从小生长在窑洞,对窑洞并不稀奇。我感到不平凡的是,这些普通的窑洞里曾住过一位伟人,在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思想。
党中央自1938年1月由保安迁到延安,毛主席先后住过四处窑洞。每个窑洞门口都有一块木牌,写明某年某月有哪几本著作完成。有的窑洞毛主席只居住了几十天,仍然有著作产生。
这些窑洞是指挥部,毛主席和他的战友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窑洞也是毛主席的书房,驰名中外的《论持久战》就诞生于窑洞中,而抗日后期战局的发展果然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四壁黄土,一盏油灯,这里已经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但是物质生活的最简最陋,才激励了共产党的领袖以最大的热忱、最坚忍的毅力、最谦虚的作风,去作最切实际的思考。
延安岁月是毛主席及我们党与土地、与人民联系最紧密的时期。毛主席在这窑洞里领导了著名的延安整风,他的许多深刻的论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也挽救了许多干部。一九四五年黄炎培访问延安,他看到边区的兴旺,想到以后的中国,问一个政权怎样才能永葆活力。毛主席说,办法就是讲民主,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我想他说这话时一定仰头环视了一下四周厚实的黄土。
胡宗南进犯,他搬出了曾工作9年的延安窑洞,到米脂县的另一孔窑洞里设了一个沙家店战役指挥部。三天两夜不出屋,不睡觉,不停地抽烟、喝茶、吃茶叶、签发电报,一仗俘敌6000余,有若神助,而这神就是默默的黄土、就是拱起高高的穹庐、瞪着眼睛思考的窑洞。
自古都是心胜于兵,智胜于力。中国革命的胜利实在是一种思想的胜利,延安的这些窑洞真不愧为毛泽东思想的生产车间。延安时期是毛主席思考写作、展示才华的辉煌时期,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宝塔山下、延水河畔留下了一排排窑洞,犹如思想这面铜镜总是靠岁月的擦磨来现其光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离我们渐走渐远,而作为思想家的毛泽东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
返回顶部
】 【
内容纠错
】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上一篇:
“百年奋斗史 启航新征程——党史故事我来讲”之瞿秋白与《国际歌》
下一篇:
党的百年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胜复兴的重要法宝
签收情况
×
序号
所属部门
签收人
签收IP
签收时间
过期时间
签收状态
信息日历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84号 电话:029-83690093 邮编:710061 陕ICP备20001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