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二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王黎萍)
解永强教授在讲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教学中,先讲授理论,然后通过px事件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实际探讨如何进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我认为事件比较全面清晰地反映了国家治理要素,有助于我们从国家治理要素抓起,逐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1.透明,是指有关社会治理过程和结果信息的公开性和可及性。在本案中包括实施px项目中对当地社会、经济有何贡献,对环境、生态等的影响到底是什么?项目建设中将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有效程度,国内外同类项目规划建设选点与居住区的距离、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效果。使得群众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对于项目的落地建设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权衡后的态度。
2.参与,是指各利益相关方或其代表有机会、有渠道就社会事务决策表达意见并受到充分尊重。就本案来说就是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起,要通过有效途径,比如派代表或者发公告或者表决的方式征求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民众的意见,使他们明白项目建设对当地提供的就业岗位、带动经济、改善生活、完善基础设施等的可能性。对于民众敏感的环境影响问题派代表一起参与考察,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有民众代表参与监督。
3.法治,是指参与社会治理各方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并严格依照法律行事。如在项目的论证、设计和建设中严格按照法律实行三同时制度,即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同时投产,确保利益相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4.回应,是指政府对公民所提出的利益诉求及时给予答复并积极加以满足。在这些事件中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导致事件不断升级的主要原因,群众的主要诉求就是环境污染和可能致癌。那么政府相关部门就应该适时向民众普及px是什么、干啥用、有啥危害、危害程度是什么,而且在普及的时候尽量用普通民众能听得懂的大白话给群众讲清楚,比如说明我们日常吃穿住行的哪些东西都是来自px项目的产品,可能的危害程度与咖啡相比的大小,让群众听后对px项目有个清晰的认识,而不盲目从众跟风。
5.效率,是指政府能及时高效地提供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公共服务。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突然性,暴发突然,蔓延迅速,始终处于急速变化之中,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及时有效应对,在不同阶段要着重解决关键问题,而且要不断进行及时的后续跟进工作。
6.包容,是指社会政策决策及日常管理中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充分的考虑。对于群情要从整治变为疏导,从命令变为协商,从指挥变为指导,站在民众谋生存求发展的角度,为民众提供服务,消除他们对px项目的疑惑。
7.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向上的社会流动和社会福利的分配上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政府官员在进行政绩工程的同时,企业在谋取利益的时候,项目周围民众的生活应该得到改善。
8.信任,是指社会成员彼此之间消除了猜疑和隔膜能够相互信任。诚信的缺失在我国普遍存在,重构信任需要时间。可以由政府、企业和民众签订三方协议,如果企业的建设中不实施环境治理三同时工程,环评不达标,限期治理无效,约定由政府无条件拆除企业;如果对资源和环境有影响,应该予以补偿,或者由企业缴纳环境整治资金。
9.和谐,是指人际关系中消除了冷漠、敌对和冲突,彼此相处融洽相互合作。政府、企业和民众是鱼水关系,唇齿相依,不能采取对抗措施。没有实业就不会有发展,丧失机遇也是延缓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远亲不如近邻,紧邻不如对门,一定得处理好相互关系。
10.安全,是指社会成员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免受外部环境的威胁和侵害,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处理事件的时候一定得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本案中主要是环境生态安全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在以后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也力争从px项目中吸取教训,提高能力和认识,妥善处理好相关关系。
(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