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闻思录一、逼仄的感觉
王黎萍
这几天跟着市上的检查组一直在开发区和县里乡村检查十二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大多数情况比较好,但是今天下午离开最后一家人的时候,心情无比沉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父亲六十岁了,正在地里干活,人们把他叫了回来,要检查看对他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了没有。这是一座在汶川地震后,通过政府救济盖的三间平房。中间一间像个厅堂,不过没有任何摆设,一间杂七杂八的放这些没有脱粒的谷子,另一间阴暗潮湿的床上躺着一个人,无论他怎么叫,孩子都没有醒来。孩子32岁了,患有隐性精神病,床上拉屎拉尿,地上乱吐,不知道自己吃饭,每次都要父亲给他喂饭。有次父亲出门去了,邻居给了孩子一碗面皮,孩子蹲在门口几个小时,也不知道自己吃,也不知道坐在凳子上,就端着碗一直那么呆呆地蹲着。床上褥子都霉了,天已经很凉了,床上还铺着凉席。父亲说他早晨又拉到床上了,邻居说,父亲经常拉着他去附近的河边洗身上的大便。
这位父亲在乱七八糟的柜里怎么也找不到落实政策的证和领钱的卡,孩子享受过大病救助,他们家也应该有残疾证、老年保障卡和低保卡,支书说这家也是镇上唯一吃低保的两个人。邻居说,患者的父亲也有糖尿病、三高症,身体一点也不行,有时候父亲生病了,两个人都没法子喝水,他得来看看他们。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几年了,这父亲的神智现在也是有时清醒,有时混乱的,又没个人来照顾这个家庭的,连亲戚也都不太愿意来了。
父亲说这孩子原来非常爱上学,生病前一直是班长,聪明极了。看孩子躺着的样子个子也挺高的。邻居说,孩子原来很可爱,就是她妈跟他爸离婚了,孩子就成精神病了,刚开始还轻些。孩子很恐惧,总好像感觉有人在他跟前要打他或者要抢走他什么一样,后来越来越严重,有时候还打父亲,有时候要到精神病院去住一段时间。
孩子原来那么优秀,现在却这样,人们说是这个离异出走的母亲害了这个孩子,拆散了这个家,那个女人肯定也不会幸福。
最后的入户成了心头的痛!幸福千万不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撕裂了亲骨肉的心肺,未必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当要撕裂一个家庭,追寻自己所谓的幸福的时候,一定得想明白到底什么是幸福,能找到所谓的幸福吗?
(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