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的当代启示
作者:第六期中青班 何建超
6月的陕北,山峦、沟峁虽然绿意尽染,但依然能感受到黄土高原独有的苍凉与寂寞。由于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基本上靠天吃饭,时至今日,有些农村依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1
梁家河,一个普通的山村,在沟壑纵横的山峁中微小如芥,村民们去最近的中心集镇文安驿也要翻沟过粱,走上数十里山路,一趟下来就是大半天时间。
今天的梁家河,从早到晚车辆穿梭,人声鼎沸,但骨子里依然寂静安详。即使在交通便捷,信息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个大城市青年在这里生活别说七年,就是一年都需要强大的毅力和勇气。
1969年1月13日,一群北京知青乘坐知青专列奔赴陕北延安农村,开始了上山下乡艰难而又悲壮的人生历程。时至隆冬,知青们从繁华的京畿重地骤然到了漫无边际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刺骨寒风侵透棉衣,强烈的环境反差让这群大城市来的高干子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习近平同志在这群知青之列。但因其家庭特殊,“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对农村人来说,习近平所提到的过“四关”“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思想观”,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这一批养尊处优惯了的高干子弟来说,无异于一次锤炼甚至磨难。
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结束。在那个狂热的年代,毛主席号召青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山下乡的初衷在于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对知青来说,是一次严酷的锤炼,曾经影响了2000多万城市青年的人生航向和生活坐标,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与返城青年的就业难不无干系。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徙活动。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所有家庭都和“知青”有联系。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曾经住过一批西安知青,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阿利的西安知青,他住我家,人很勤劳,干活一点不比农民差。八十年代初返城后还偶有联系,印象中我父亲带我还去过他家,从他身上我近距离感受到了知青文化。
2
8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兴起声势浩大的文学现伤痕文学,就来自于知青生活。这个时候的代表作品有《伤痕》《班主任》《神圣的使命》《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芙蓉镇》等等,蔚为壮观,有的甚至被搬上银幕,影响深远。
毛主席有着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他也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界级专家。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问世后,引起广泛关注,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在革命的低潮期,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今天读来依然心潮澎拜。“上山下乡”初衷在于消灭“三大差别”,但“上山下乡”的美好初衷与结果还是有一定差距,需要几代人继续为之忘我奋斗,迎头赶上。
习近平初到梁家河,正是从少年到青年成长、 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刻。“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梁家河的七年岁月锤炼了习近平少年意志、砥砺了人格、升华了境界。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一同和他插队的雷同生回忆,习近平曾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其人格和情操令人感慨。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老乡的承诺:“虽然我离开了梁家河,但是我把心却留在了这里。”“将来我如果从政,我一定要让老百姓吃上饱饭。”
3
中国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问题。虽然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但是“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共产党执政领导下,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人民吃饭问题,而且还输出了中国制造,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奇迹,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奋斗,便是人类的奋斗,我将长眠,祝福中国。”经济学巨匠,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罗纳德·科斯在高寿102岁时曾饱含深情地祝福中国。
“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若,一定要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层面高度重视我国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着重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上打硬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对人民的承诺,让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秉承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操守。习近平执政期间,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了4%以下,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世界罕见。
4
静水无声,峁梁无语,山河入梦。梁家河学习,结合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不是为了神化一代伟人,也不是简单忆苦思甜,而是去深刻领悟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让广大党员干部,包括党外人士学习如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追求;学习坚定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抱负;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培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趋避之”浩然正气。我想,这才是学习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