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学员赴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考察学习
作者:第六期中青班全体学员
2018年6月12日,第六期中青班赴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考察学习。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由弱到强、转败为胜、党的建设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程中,重温延安革命的光辉历史,将会给我们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934年10月,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第一、二、四军以及红二十五军被迫先后进行略转移一一长征。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自然灾害和饥寒伤病的折磨,终于在1936年10月胜利会师。先后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中心。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11月,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会师甘泉,并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长征胜利结束。
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中国共产党面对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抗日的前提下,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統一战线已成大势所趋。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央立即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是中国的出路。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路线和方针,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批判了各种错误论调,指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夺取最后胜利的途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彻底克服了全国抗战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
抗日战争中,建立敌后根据地,是开展并坚持持久广泛的游击战争的战略基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力量,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分兵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针对日本对华策略的调整和国民党政府反共妥协倾向的明显增长,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1940年夏,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39年至1943年,中国共产党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年月,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出各种战法,陷敌于人民战争的在洋大海。
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军民,对日、伪普遍发起局部反攻,收复了大片国土。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继续向着胜利的方向发展,德、意法西斯的覆灭使日本法西斯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军民开展对日全面反攻作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个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区域。通过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民主选举,建立起各级民主政权。边区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边区实行的“三三制”原则,在局部执政中,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尤其是1941年,由于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之自然灾害的侵袭,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进入极端困难的时期。为了克服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民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重视发展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金融贸易和科学技术事业,为渡过严重困难,支持敌后长期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陕甘宁边区是培训干部的重要基地。抗战初期,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和海外华侨,为抗日救国,不畏艰险,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在这里,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先后创办了2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川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特有的科学含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进行研究提炼和归纳。把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完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平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各原生形态精神的升华;各个原生形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02月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辨证思维、系統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道路。历史长河奔涌不息,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事业崇高而伟大,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