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教学设施
    • 学院风光
    • 地理位置
  • 新闻中心
    • 社院新闻
    • 统战时讯
    • 要闻关注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党员活动
  • 教学培训
    • 教务管理
    • 教学动态
    • 师资力量
    • 学习体会
  • 科研工作
    • 科研动态
    • 经典论述
    • 科研管理
    • 政策法规
    • 统战文选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 陕西地域文化
  • 后勤服务
首页 >  学员风采

走进梁家河 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2018-06-21 09:55:55 供稿:jwc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1282
点赞
0

走进梁家河 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作者:第六期中青班全体学员

2018年6月13日,陕西省第六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陕西社会主义学院的安排指导下赴延川县梁家河村开展实地教学活动。我们探究和弘扬梁家河精神,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陕北这块古老而厚重的黄土地上,在千年文安驿古镇的身旁,梁家河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儿女。据《史记》记载,秦代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秦驿道就经过梁家河沟口(现文安驿镇)。文安驿镇自西魏始设县郡,明代始设驿站,干百年来形成的驿站文化,是文安驿的灵魂和内涵。

陕北黄土高原是一块举世闻名的红色土地,延川县同样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陕北第一支革命武装的诞生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最先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会师的地方。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延川人民积极参军参战、送交公粮、担架运输、支援前线,以数以万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革命,有千余名先烈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共计有1427名北京知青来延川插队。这些知青被安置在延川县6个公社的67个生产大队、142个生产队。1969年,延川人民就像当年敲锣打鼓迎接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一样热情地迎接北京知青。当年农村的生活极其困难,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宽阔胸怀的延川人民,再次扭起红火热闹的秧歌欢迎北京知青的到来,他们肩挑背扛着知青的行李,翻越在通往村庄的黄土山路上。这幕场景成为许多北京知青永远的记忆。延川的乡亲们用陕北人敦厚的胸怀和质补的行动温暖着这些刚刚离家的北京孩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习近平同志怀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积极申请入团、入党。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得到干部群众对他的一致认可,1974年1月,习近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陕西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完代表的发言后,习近平激动地说:“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贺敬之那首《回延安》的诗里所描绘的:我曾经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期盼着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能去陕西再去看看延安、向老区人民学习,向陕西的各级干部学习。”

1973年,习近平被抽调到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搞社教,他一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整顿村集体班子和村上存在的问题,一边带领群众打坝造田、植树造林,还自己动手修建了赵家河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把文明的生活习惯传递给村里的老乡。他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赵家河群众的一致好评。冯家坪公社和赵家河的群众都想把他留下来,但是梁家河也需要他,社教工作结束后,他还是回到了梁家河。

1974年,入党不久的习近平当选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年二十岁。他带领社员一起打坝淤地、修公路、建沼气,发展生产,改变梁家河村的贫穷落后面貌。他在内心已经认定,梁家河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习近平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社员打坝淤地造良田,这些坝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习近平带领社员给村里打了十几个土坝,治理了好几条烂沟。修田打坝一般是在冬天农闲时进行。数九寒天,习近平和社员们顶风冒雪,日夜奋战在打坝工地上。打坝的河渠结了冰,若不处理掉,春天一融化,坝基就有塌陷的可能。习近平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冰水里往外搬冰块。群众被感动了,纷纷脱掉棉鞋棉裤下水干了起来。

1974年,习近平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创新意识,带领社员修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以此为样板,在村子里相继又建成42口沼气池,解决了村民烧柴和照明的问题。1975年7月,陕西省农林局、科技局在延川县召开全省沼气利用推广现场会,梁家河村作为示范观摩点,大队书记习近平介绍了建沼气的先进经验。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习近平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想法设法提高和改善群众的生活,他先后组织群众建起了缝纫社、代销店、磨坊和铁业社。缝纫社由会裁缝技术的女社员免费为村里人服务,社员们从此穿上了裁剪合体的新式衣服。磨坊的钢磨磨面机是用延安地区积代会上奖励他的三轮摩托换来的。磨坊的建立使村里人告别了费时耗力用石磨加工粮食的历史。代销店、铁业社的成立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生产的需求,购置生活日用品和修理农具再也不用步行去10里外的文安驿或更远的县城。习近平所做的每件事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他一心为民的情怀和担当。

1975年10月7日,习近平被推荐去北京上清华大学。行前家家户户都请他吃饭。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没上山干活,男女老少排起了长长的队,送他一送送了十多里,大家还依依不舍。十几个年轻人硬是挤上一辆拖拉机,把他送到到延川县城。晚上又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那一晚他们彻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习近平带着社员们去照相馆合影留念。

梁家河的老百姓与习近平同志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七年光阴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深深惦记着习书记。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梁家河的故事成为他们永远的记忆。他们用纯朴的语言记录下对总书记的深情厚谊:

近平下乡到延川,梁家同村把活干。

耕田种地不惜力,后生好来人人夸。

当了支书干劲大,带着群众打土坝。

村上建起沼气池,做饭照亮省上夸。

知青点办代销店,群众购物真方便。

建起磨房缝纫店,吃饭穿衣不熬煎。

习书记的主意好,一也想着咱父老。

艰苦岁月不忘学,吃苦耐劳勇争先。

七年生活扎下根,黄土地上情谊深。

改革开放之后,梁家河村改变以往单一的农耕方式,开始发展以农、林、牧相结合的农村经济模式,截止2017年末梁家河村的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800元。如今的梁家河,许多土窑洞都变成了平房。文安驿移民搬迁工程给梁家河村民建起4栋水、电、暖齐全的楼房,社区里还有幼儿园和小学。梁家河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魂牽梦绕的梁家河,深情厚谊的黄士地,一直铭记在总书记心中。2009年习近平

同志在延安亲切会见梁家河村领导班子人员;2007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四次给村里复信;1993年、2015年两次回村,看望了父老乡亲,鼓励他们发展生产,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

2013年7月,百年一遇的持续性强降雨使梁家河村126户群众全部受灾。全村倒塌和受损窑洞169孔,道路、电力、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习近平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惦记着乡亲们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了解受灾情况,向乡亲们问寒问暖。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全村通过开展积极抢险自救,迅速推进灾后重建。群众住房改造和受损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恢复。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陕西考察研,再次回到他魂牵梦的梁家河。得到消息的乡亲们都跑到几里外的村口迎接他,大家拥着总书记来到了村委会大院。总书记自费给每家每户置办了米、面、油、春联等年货。他亲切地和乡亲们拉话叙旧,了解乡亲们的生活情况,为村里的变化到由衷的高兴,祝福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祝愿梁家河的明天更美好。

梁家河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全面建成小康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苹果和养殖三大产业,努力建设生态、富裕、美丽、幸福乡村。村内先后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村民活动广场、社区警室、图书馆、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说:“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返回顶部】 【内容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重温历史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下一篇: 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
签收情况
序号 所属部门 签收人 签收IP 签收时间 过期时间 签收状态
信息日历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84号 电话:029-83690093 邮编:710061      陕ICP备20001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