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教学设施
    • 学院风光
    • 地理位置
  • 新闻中心
    • 社院新闻
    • 统战时讯
    • 要闻关注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党员活动
  • 教学培训
    • 教务管理
    • 教学动态
    • 师资力量
    • 学习体会
  • 科研工作
    • 科研动态
    • 经典论述
    • 科研管理
    • 政策法规
    • 统战文选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 陕西地域文化
  • 后勤服务
首页 >  学员风采

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

2018-06-21 09:56:46 供稿:jwc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1306
点赞
0

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

作者:第六期中青班全体学员

2018年6月13日下午,陕西省第六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延安新区考察学习。

“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是延安市委、市政府为彻底解决延安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景争地、交通拥堵、群众难以安居、革命旧址被挤压蚕食等问题,实现老区人民的安居梦、幸福梦,保护和发展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目标,在论证、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而做出的重大战路决策。

新区北区规划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按照照“创新、标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北区主要以行政办公、现代商贸旅游、金融服务一育培训、高新产业等功能布局为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生态新城。2012年4月开工以来,已完成造地2.4万亩。规划体系形成,6条新老城连接线以及28条市政道路及配套综合管廊全部建成,三所学校开始办学,延安大剧院、学习书院、为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1.3万套的保障房、安置房和商品房及配套的幼儿园、商业街于2017年陆续交付使用,综合三甲医院、公安局业务用房、鲁艺生态公园、文化公园、市民公园和山体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正在加紧推进,延安大学新校区、延安大数据产业基地、双创社区等项目陆续开工,水、电、气、信等配备到位,新区城市形象初显。

2011年以来,延安市生后邀请了经验丰富的陈祖煜、龚晓南、张苏民、林在贯、顾宝和、王铁宏等三十多位水文地质、岩士地质、岩土工程、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两院院士、勘察、规划大师和专家进行了深入踏勘,模拟实验,仅岩土工程先后召开了26次会议,70名专家学者131人次参与了评审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延安上山建城在技术方面是科学可行的。同时广泛听取民意,充分汲取民智,群策群力,确保新城建设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延安新区视察,实地查看新区建设情况,关切切询问规划技术、民生等问题,心系老区百姓安居乐业。2011年9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延安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延安“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并要求延安不仅要做美,而且要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在延安调研时指出:延安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市区建设要实施进沟上山,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延安市主要领导对延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深入实地勘察调研,筹划平山造地规划新区建设。2011年12月召开的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

新区建设在城市文明的传承与新变中继往开来,坚持科学论证、超前谋划,努力

践行生态、环保、节能、宜居的建设理念。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构建山体公园、主题性城市公园、城市道路沿线绿化带、小区组团公园“四级绿化”体系,倾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充分利用无缝对接的慢行系统和智能交通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形态,倾力打造人本城市;充分利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倾力打造节水环境系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分布式能源等方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安全利用、灵活利用,倾力打造节能城市;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新区的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倾力打造智慧新区。

延安新城的建设者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区,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要求,秉承“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廉洁高效,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生态家园,努力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返回顶部】 【内容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走进梁家河 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下一篇: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签收情况
序号 所属部门 签收人 签收IP 签收时间 过期时间 签收状态
信息日历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84号 电话:029-83690093 邮编:710061      陕ICP备20001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