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二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王黎萍)
回到父母家,看见客厅多放了一张桌子和文房四宝,我好奇地正要打开看。父亲叫我去他的房间,并从炕桌上取了几个书画袋递给我。
原来是些书画协会的人近来给父亲的题赠。徐泉水的楷书是“不息常勉身方健,多动勤思心自宽”。另一卷轴上说父亲读书养生不间断,以史为题抒灼见。王志林撰文、杨祥林书的那幅字谈到父亲“养生顽强意志坚,满腹经纶知识全”,希望“相互切磋思路宽,同心协力齐向前”。画作是马滩生出于对父亲的崇敬作的。父亲并不认识马先生,老马说他见父亲坐轮椅度日已经有八九个年头了,但是父亲并没有因为生病而变得颓废,脸上一直有股自信的英气,这始终感染和鼓励着他。尤其是读了父亲今年发表的《古今辉煌中国梦》等文章,让他感到父亲历史知识很丰富,也明白是文化自信让父亲比一般人刚强,便以画会友,当场给父亲画了幅肖像。
父亲如数家珍地讲着他这个月见诸报端的三篇文章,这也是他生病八年来才发表的作品,兴致勃勃地说着全年的创作计划。此时父亲是那样的自信健谈、和蔼可亲,往昔在家里时因病痛而有些忧伤徘徊甚至迷茫的眼神,变得明亮而充满了希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一股暖流随着父亲灵动的目光流淌进我的心灵,顿觉心里亮堂轻松了许多,妈妈脸上也洋溢着会心的微笑,这是多少年来难得一见的母亲轻松的面容。
分享完写作带来的快乐充实,重拾友情带来的惬意欣慰,父亲又给我讲起了月初回老家的趣事。堂兄要给孩子结婚了,早早就来请父亲回村里看看。适逢天气晴好,父亲可以出门,哥哥送父亲回去。以前村里有红白喜事,都请父亲写对联,八年前父亲回村里料理伯母丧事时不幸患脑溢血,留下了后遗症,左侧肢体不能动,从此父亲再也没动过毛笔。庆民哥看父亲情绪尚可,试探着请父亲写对联,其他几位堂兄也一起请求父亲写字,说话间就把坐着轮椅的父亲推到早就准备好笔墨纸砚的桌子跟前,搀扶父亲站了起来。父亲努力站稳,患病的左胳膊蜷握在胸前,拿起有些陌生的毛笔,先练了几个字。大家说父亲到底是练了几十年字的人,功夫还在,父亲说没想到还能写字。也就一时兴起,满足了堂哥的心愿,把家里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对联都写了。哥哥也把父亲写字时的幸福记在了心间,回来了就张罗着让父亲重新写字。父亲现在的毛笔字,虽然不如以前那么清秀美观,整体上有些斜,但却有了更多的刚毅和韧劲,抖动的笔迹中有一种不服输的力量。
练字和写文章减缓了病痛带给父亲的阴影,在父亲心里撑起了一把遮挡心灵风雨的伞,让昔日普通的爱好在坎坷中变得有意义。当我跟母亲说话的时候,父亲艰难地挪动着身子,一只手取来笔和纸,用夹子夹平展了,放在膝盖上,又遨游在他思想的王国里写着什么。看着父亲陶醉于写作,我禁不住在想,当我白发苍苍的时候,在凄凉的夜晚,还有什么能像儿时的星空一样令我神往,能有什么精神寄托,让生活变得有质感呢?
(教务处供稿)